布谷声催农事忙,槐香漫野绿荫长。在这春末夏初、万物繁茂的时节,经各区市推选与市级评选,我市涌现出又一批优秀的劳动教育典范校长。他们以校为田,深耕不辍,在劳动教育的园地里播撒希望;他们以生为苗,悉心培育,于育人沃土中辛勤耕耘。他们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劳动课程优化、师资团队建设、实践基地拓展等方向,为烟台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书写了一篇篇绚丽的华章。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劳动教育典范校长,感受他们的育人风采!

他克服城区老校空间有限难题,设计系列劳动项目,创设课堂教学范式,让劳动教育更有活力、有实效。他倡导校内劳动日常化、家务劳动清单化、“一起劳动”制度化,让孩子们时时都有劳动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
他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劳动,学生在有意思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意义,留下童年记忆,记住学校味道。
祝明鉴,莱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他克服学校空间有限难题,将劳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孩子们的童年有滋有味。学校获烟台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为山东省小学劳动专家现场指导活动提供现场,在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会议上汇报经验。
一、完善体系,开好劳动教育课程
他带领研究团队围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从物品整理、厨房帮手、手工技能、卫生保洁、种植养护、志愿服务、岗位体验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劳动项目,整体建构起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研究的“创设真情境——解锁新技能——现场实践——综合评价”教学流程让课堂教学有了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活动有了活力和实效。

二、做实“三化”,劳动教育落小落细
祝明鉴认为,劳动教育是做的哲学,必须让学生时时都有劳动的亲身经历、切身体验、具身实践。校内劳动日常化。班级环境卫生、桌椅物品整理等责任到人,学生每天都能经历劳动过程,增强劳动体验,树立劳动责任感和学校归属感。家务劳动清单化。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每周劳动清单”,将《劳动项目表》中的内容具体落实。学生《自评手册》每天自我评价,家长每周督促激励,学生养成主动劳动的好习惯。
“一起劳动”制度化。将每月17日确定为“我们一起劳动吧”主题活动日。这一天,学生互助劳动、师生共同劳动、家庭亲子劳动,在劳动中增进了同学情、师生情、亲子情。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如:叠衣服、物品整理、面点美食制作等,将劳动教育落小、落细、落实。

三、创新主题,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学校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劳动项目,学生在有意思的劳动中体验到劳动的意义,留下童年记忆,记住学校味道。《神奇的种子》活动,连续七天,学生每天种植一颗种子并精心呵护,要描述选择及种植种子的过程,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到学校展示分享最满意的一盆植物。一系列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劳动的种子、幸福的种子、希望的种子。课程获山东省小学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入选山东省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每年春天,孩子们都经历过领养蚕卵、采桑叶喂蚕、清理蚕室、搭建蚕房,共同见证吐丝结茧、破茧成蝶。活动历时60多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珍贵、神奇、伟大,“爱心、责任”等美好品质得以涵养。《当蚕遇到桑树》获烟台市研学课程一等奖、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心阳光、最闪亮”是学校的教育主张,祝校长愿与师生一起在快乐劳动中绽放最美的生命样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