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勤学苦读是新学期的自勉,梦想起航是新学期的追求,安全健康也是新学期的重要内容哦!伴随着新学期的脚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份护眼贴士吧,愿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总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仍有不少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一旦戴上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那么,这有道理吗?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不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不会降低度数,还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除此之外,关于儿童近视的误区还有这些↓
误区一: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成“金鱼眼”
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显得眼睛特别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
专家指出,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而是随着近视的发展,后眼轴不断增长,逐渐变凸。
误区二: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才17毫米左右,屈光状态呈现+3D(远视300度)。由于正常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远视,所以又称作“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长大,眼睛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眼球不断长大,远视逐渐减少到正视状态,如果生长发育过快,则长成为“近视”。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内,一年增长的速度是1D(100度)。
那么,近视眼镜为什么摘不下来?道理很简单,戴上眼镜后外界物体能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看清楚了。与戴镜后清晰的世界相比,谁又想摘掉眼镜继续回到以往模模糊糊的状况呢?
所以,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误区三:轻度近视不用配镜
医生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建议及时配镜:
①裸眼视力很差。视力低于0.5,看远时经常不清楚,需要“使劲眯着眼睛”才能看。
②双眼视力相差大。不戴眼镜矫正则会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容易造成外斜视。
③调节力差。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焦点恰巧落在近视眼的“近点”上,因此不需要眼睛调节就能看近,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退化了。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
④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外斜视的病人通常表现为集合功能差,而集合与调节常常是伴随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当不戴镜时由于少用“调节”,那么“集合”功能就会更差,导致外斜视发展快。
误区四:配镜时度数稍低(欠矫)更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近视欠矫配镜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因此,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使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不同的人最佳矫正视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足矫是要求达到最清晰视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矫正至1.0。比如,一位近视患者,戴-2.0D(200度)能矫正到1.0,戴-2.25D(225度)、-2.50D(250度)可以矫正到1.2,那么就应该配-2.25D(225度)的眼镜。
误区五:孩子近视不要紧,长大可以做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即通常所说的角膜屈光手术或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193nm(纳米)波长的紫外激光准确切削角膜的光学区,重塑角膜表面屈率,通过降低中央区角膜的曲率,达到不戴镜提高视力的目的。
所以,手术是对患者的角膜组织进行切削,而且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切削掉的角膜也就越多。对于角膜本身就比较薄的患者,从安全角度来讲,根本无法选择该手术。
误区六:近视激光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从手术的原理不难看出,近视激光手术只是改变了角膜的曲率,让眼睛的屈光系统在不借助眼镜的情况下,外界物体的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眼睛由于近视已经发生的改变,如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并没有被“治愈”。
因此,近视激光手术仅仅是改善了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了近视。
误区七: ICL植入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与角膜屈光手术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组织不同,ICL植入手术就是在眼睛里面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简单地说,相当于把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移到眼内去了。对于角膜过薄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无法做角膜激光手术,但又不想戴着厚重的镜片,可以选择ICL植入手术。
但是,尽管与激光手术原理不同,但仍然只是改变了不戴镜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原有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年龄低于18岁的青少年,眼睛的屈光状态还未达到稳定,近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眼球结构还未发育完全,不能施行该手术。而且ICL植入手术是内眼手术,对于手术的要求会更高,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术后高眼压及角膜内皮损伤等。
专家建议:半年做一次眼睛检查
专家建议,青少年儿童应当每半年到正规医院做一次眼睛以及视力的检查,出现近视以及异常应当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和矫正,以免近视度数的加深。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 杨智宽:
孩子看书原则上不要超过20分钟,在看书过后,一定要远眺,也要增加户外的活动时间。现在包括我们专家学组的建议,每天孩子要有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家庭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
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
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 保障睡眠和营养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学生
■ 强化健康意识
每个学生都要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 养成健康习惯
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孩子视力不好,最着急的莫过于家长了。但在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对孩子近视的诊疗与防控方面存在不少疑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晨皓为你答疑解惑。
疑惑一
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了?
视力偏低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视力偏低,一种是病理性的视力偏低。所谓生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这个小孩子的眼睛相对发育得慢了一点点,但不是很严重。病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眼睛可能有器质性的病变。
导致视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不单单就是近视的问题,反而,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差,95%都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造成的。
提醒家长:建议大多数儿童在入园的时候,也就是3岁左右,能到医院做两个检查:一个是散瞳验光,另一个是通过仪器测一下眼轴。通过两个检查的结果来预测一下孩子将来的屈光状态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两个指标的测定,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孩子眼睛的屈光状态,就可以推测出孩子未来是否容易患近视眼。
疑惑二
近视别太早戴眼镜?
有些学龄儿童,在一二年级就近视了。很多家长会坚持不给孩子配眼镜,认为“一旦带上近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戴眼镜近视会越来越深的。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①近视本来就会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长度即眼轴会增长,近视的度数就会增大。
②在眼睛的发育阶段,孩子用眼太多,近视发展得也越快。
③已经近视的孩子,看远处的物体会眯着眼睛看,长此以往,反而会使近视发展得更快。
提醒家长:孩子的近视到了一定的程度,该戴眼镜就要戴眼镜,不要因为家长的固执而害了孩子。
都是100度近视的孩子,那些佩戴眼镜的孩子相对来说近视发展得慢一些,而没配眼镜的孩子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到了三四百度甚至四五百度。
等到这个时候家长就会去尝试各种所谓的偏方:理疗、按摩、视力眼贴、眼保健操,其实这些方法倒不是有什么副作用,它们只是起到一个缓解眼疲劳的作用。比如一些针灸治疗,只是起到刺激视力短时间地上升,而近视眼的本质还没有改变。像眼保健操等对眼部穴位的按摩,只是暂时起到提高周围组织血供的作用,暂时会感觉眼睛不再疲劳,看东西更加明亮了,但个把小时以后,一切又恢复到原样。
疑惑三
孩子可能是“假性近视”吗?
现在医疗界越来越淡化“假性近视”这个观点,因为“假性近视”的本质就不是“近视”。
所谓的“假性近视”,就是由于眼睛的过度疲劳而表现出来的疲劳性的视力下降,可能近段时间孩子用眼太多而出现的短暂性视力下降,散瞳验光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就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所以称之为“假性近视”。
提醒家长:这类儿童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在近视的儿童中不足5%,但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患的肯定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都是会变好的。”这也是一个很大误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排查,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