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好玩的段子
从这个段子上,确实是神回复般的回答出了孩子的学习力是不一样的。那么一个人的学习力通常是从动力、毅力和能力三方面来衡量。首先,我们着重来从孩子学习动力的差别上来解读儿童学习力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如果我们孩子学习的学习动力强,那么往往他就会具备学习毅力,同时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所以,学习动力是学习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或者可以说是学习力中根本的力量。
学习,本来是人生当中最快乐的事情之一,那么,最终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动力足,而有的孩子却几乎丧失了学习力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分享。
今天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起和大家聊聊儿童学习力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孩子上学了,上一年级了,然后考试,考了双百分回家来,非常高兴地和你分享:爸爸、爸爸,你看,我考了双百!
爸爸会怎么做?
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哎呀儿子,你太棒了!你说:你想吃什么?今天你想吃什么随便说!”
或者:“走,你考这么好,爸爸奖励你:我们去游乐场玩去!”
我还看到过一个爸爸,看到儿子考了好成绩,随手拿出一百块钱给了儿子,父子皆大欢喜。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我们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起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可以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也有叫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也叫发展性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得到满足的过程。
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优先的。
安全的需要是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避免恐惧和焦虑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
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我们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比如,我们现在有各种圈子,从打乒乓球的圈子到驴友的圈子,从茶艺的圈子到读书沙龙的圈子等,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圈子里找到爱和归属感,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
尊重的需要是指希望得到他人好的评价,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失去信心。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需要。这是我们每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
我们首先来看,孩子考试考个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的话,它满足了孩子的爱和归属的需要,满足了孩子尊重的需要,满足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满足的是孩子的高级需要。因为孩子取得好成绩,他就会得到同学、老师分外的喜爱和尊重,他在班级中就有地位,他在同学中有面子,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满足了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表现出优秀的自己,完成了和他自己的目标一致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满足了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但是,我们家长用好吃的、好玩的、金钱这些东西来奖励孩子,那么,无意中就把孩子的高等需要的满足用最低级的需要来代替了。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出现为了获得某种生理需要而努力学习的现象。当孩子的行为、活动主要靠外部奖励的推动的时候,那么,当个体对外在奖励的水平不满的时候,他的行动、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结果毁掉的是孩子的内在动机。
有一群孩子,在一个住户门前的空地上踢球,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但是,由于踢球过于热闹,所以,他们打扰到了这家住户里的摩西爷爷。
但是,摩西爷爷没有直接阻止孩子们来这里踢球,而是走出来和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来这里踢球,使这里变得热闹起来。为了感谢你们,我会每天给你们五十美分。
孩子们太开心了:又有球踢又可以赚钱,没有比这样的事情再让人高兴的了!所以,孩子们踢的更带劲了!
过了几天,摩西爷爷出来说:孩子们,这些天我有些经济紧张,所以,我每天只能给你们十美分。孩子们有些不乐意,但是,转念一想:凑合着吧,反正还有点钱。
这样又过了几天,摩西爷爷说:孩子们,我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不能再给你们钱了。孩子们想:切,不给钱谁给你踢球啊!所以,从此再也不来了。
看,摩西爷爷运用外部奖励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让孩子们不来踢球的目的。那么,生活中我们利用外部奖励,是不是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那么,这个效果是摩西爷爷想要的,但是,它也是我们家长想要的吗?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结果,那么,就要避免这样类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