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王懿荣小学)依托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故里的文化底蕴,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共育理念,通过构建“1234”教联体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家校社共育新样态,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
一、健全“一套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学校建立三级联动家委会体系,形成“校级统筹-年级 督导-班级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区为辅助,凝聚家校社三方力量,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二、培育“两支队伍”,打造专业育人力量
一是组建家庭教育讲师队伍。联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家长、社会宣讲员,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
二是建设家长志愿服务队伍。组建“红马甲”家长志愿队,设置爱心护学岗、活动策划、公众宣传等8类岗位,增强家校联动实效。
三、优化“三维课堂”,深化协同育人内涵
学生成长课堂:常态化开展《懿荣文化》《甲骨篆刻》等家长执教课200余节,涵盖非遗传承、美食文化、知识科普、职业体验等,形成第三小学《家长课程资源包》。
教师发展课堂:以烟台市名班主任、家校协同育人先进个人为核心成立班主任工作室,通过教师沙龙、情景模拟、特殊个案研讨、心理咨询等形式,打造教师发展型课堂,提升教师育人效能。
家长赋能课堂:构建“线上+线下”学习矩阵,“智慧 父母?畅享阅读”家长读书会累计参与5000 余人次。学校自主开发的家庭教育系列微课多次在烟台开发区教育、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
四、搭建“四维平台”,拓展协同育人场域
精准家访平台:通过家访需求调研问卷了解家长和学生需求,采用入户、到校、电话访等形式开展精准家访,深入沟通交流。
成长展示平台:学校通过体育节、艺术节、亲子读书会、“懿荣”文化日等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展示平台。家长开放日开展“智慧父母”“懿荣好少年”评选活动,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切实担起家庭教育职责。
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依托省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家庭与 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实践研究》,整合家校社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王懿荣纪念馆、烟台海洋管理站等地开展研学实践,另一方面邀请司法、妇联、科技馆专家进校讲座。
数字育人平台:学校借助新媒体赋能家校社共育,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赛事系统助力开展家校活动;通过网络公开课、线上直播等方式增加家校互动;利用学校公众号、视频号做好活动宣传工作,拓展育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