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家长学校 >> 新闻动态

牟平区:共建教联体生态,共育非遗传承人

来源:  作者:   2025-05-23 09:37:26
A+A- |举报纠错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破解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难题,牟平区实验小学以“星光”家委会为纽带,充分整合家长职业资源,创新打造“校引、家合、社联”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挖掘家长资源,联合非遗传承人家庭,建立“杜木匠木工非遗展 示馆”和“彭氏菜根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育,构建“家校社共育”新生态。

  一、资源整合:家委会搭桥,激活非遗文化基因

  1.家长资源深度 挖掘

  家委会通过“三荐”(自荐、互荐、校荐)方式,筛选出具备非遗技艺的家长资源,如木匠世家杜丕涛先生、非遗菜根香传承人彭熙君先生担任研学基地辅导员,提供专业指导。

   2.课程体系双向设计 

  家校联合开发“非遗+”主题课程:“三课”(家长讲 堂)、“两活”(社会实践),围绕木工技艺、传统饮食文化设计10余项实践任务,如榫卯结构制作、胶东花饽饽制作体验等,形成“认知—实践—传承”闭环。

  二、活动实施:三方联动,打造沉浸式研学场景

  1.基地共建,沉浸体验

   杜木匠研学基地:学生通过观察木材加工流程、利用“ 超级工匠工具台”动手制作木质工艺品,理解工匠精神;家委杜先生结合家族传承故事,讲解“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品格。

  菜根香研学基地:学生参与胶东花饽饽制作、古法酱油酿造、豆腐制作等传统工艺,家委彭先生传授饮食文化中的节气智慧,如“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内涵。

   2.校家社协同,延伸教育

  课后延伸:开展“舌尖上的非遗”家庭实践,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传统美食,拍摄视频分享心得。

  成果展示:举办“非遗文化节”,通过手工艺品展览、美食市集、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崔姑山 夜市”进行产品义卖,展示研学成果,辐射周边社区。

  三、机制保障:多维评价,确保育人实效

  1.动态反馈机制:家委会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评议收集意见,优化研学方案(如调整课程难度、增加互动环节)。

  2.成长档案记录:为每位学生建立“非遗实践档案”,记录技能掌握、态度变化等过程性表现。

  3.激励机制:设立“牟平非遗小传承人”称号,表彰优秀学员;家委会成员参与研学督导,评选“实小最佳实践家 庭”。

  牟平区实验小学以“星光”家委会为支点,撬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新动能,通过非遗研学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传承文化、锤炼品格,为新时代“五育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家社合作,让教育回归生活本源,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初审:杨琳
复审:石一鸣
终审:孙玲姿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