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山职业技术学校:志凯老师传授教育“内功心法”
3 月28日,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报告厅内,一场以“家校沟通的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引发教育共振。王志凯携独创的“教育内功心法”,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破解家校协同难题。面对当前教师职业压力与家长教育焦虑交织的现状,王志凯通过鲜活案例揭示:有效沟通始于深度倾听。他强调,当教师与家长卸下评判姿态,以共情为基石倾听孩子的心声,习得“爱听才会赢”的教育智慧,才会让孩子在积极陪伴中成长。
王志凯老师提出的班级“家”文化五维构建法,通过日常教育场景的细微改造,系统化重塑师生关系与班级生态。 “等一分钟”要求教师课前调整情绪,让爱充盈教育场域;“抱一分钟”以肢体互动传递归属感,建立可视化支持系统;“找一亮点”运用辩证思维实现负面标签正向转化;“聊五分钟”聚焦生涯规划,深化生命关怀;“学八分钟”倡导家校共修教育智慧,践行身教重于言传。这五大维度从情感联结到价值引领层层递进,不仅重构了师生互动模式,更在班级管理中构建起信任型关系网络——教师以倾听替代评判,用建设性对话取代否定式批评,使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权威框架,演变为彼此托举的成长共同体。在此过程中,班级逐渐形成“教育安全岛”的文化生态,家校协同从技术操作升维至情感共鸣与文化共生,让每个学生在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中焕发生命光彩。
二、润新小学:解码亲子沟通密码,共筑成长暖心港
专家引领送“良方”,智慧父母启新程。4月19日,润新小学多功能厅内温情涌动,近百名家长齐聚“智慧父母团 训营”,与市家庭教育名师王志凯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深耕家庭教育领域多年的专家,王志凯通过近百期《志凯老师谈 家教》节目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如果我能看得见”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直抵心灵的沟通艺术课。
课程以冰山理论为框架,引导家长穿透行为表象洞察深层需求。通过“倾听-共情-引导”三步法实战教学,将手机依赖、二胎矛盾等高频问题转化为成长契机。现场家长在情景模拟中体验开放式提问的魔力,学习构建情绪安全港的呼吸调节法。当“说教式沟通”转变为“成长型对话”,一位母亲感慨:“原来真正的教育,是用心搭建理解的桥梁而非 对错的审判台。”
三、南山双语学校:解锁家校沟通的“达芬奇密码”
4月1日,南山双语学校的班主任培训会上,教育智慧如春潮涌动。孙述巧老师创新提出“家校沟通类型学”,将家长群体细分为依赖型、对立型等五类,对应开发“需求满 足法”“共情破冰术”等策略。马桢桢老师则通过建立班级“情感账户”的实践,展示如何通过日常点滴储蓄教育信任资本。
陈丽萍老师带来的“心·道·术”体系,为家校沟通注入科学基因。“心”维度强调教育者要修炼“心理显微 镜”,透过对抗行为看见成长渴望;“道”层面提出家校责任“三七定律”——学校承担30%专业指导,家庭落实70%习惯培养;“术”的维度则创新非暴力沟通“四维观察 法”:描述事实而不评判,表达感受而非指责。
在案例实操环节,王志凯老师演示的“11158家文化体 系”引发强烈共鸣。“等一分钟”的情绪管理术,“抱一分 钟”的肢体沟通法,将冰冷的制度转化为温暖的约定。初中班主任王晓磊实践后反馈:“当批评转化为我看见你的努 力,同时期待……的表达模式,学生的眼神都变得明亮了。”
三场培训虽形式各异,却共同指向教育的新探索——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从润新小学的亲子沟通解码,到南山双语的家校协同创新,再到南职的文化育人探索,我们清晰看见:当教师与家长修炼出“看见”的能力,当沟通升华为心灵对话,教育的沃土自会萌发无限可能。未来,龙口家教团队将继续以智慧和爱为指引,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