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新闻频道教育频道

主办单位:烟台教育局 烟台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胶东在线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家长学校  >  教育之道

那些数学好的孩子,在生活细节上就开始培养数学能力了!

2018-07-19 08:50:28 腾讯网

  数学这东西能唬住不少人。大多数家长谈“数”色变,语文还能通过亲子阅读培养,数学该怎么启蒙?对我们这些生女儿的家长来说,还有个更闹心的传说,就是“女孩数学一般比男孩差”。

  我不相信这种带有偏见的说法。特意给千寻报了乐高班,(乐高涉及的空间想象、数量关系等与数学思维关联度比较高)事实证明,女孩只要做好启蒙,并不会输给男孩。

  学习快两年后,她比班上其他男孩更早地通过了能力测评,顺利升入机器人班。

  前几天,和老师合作,做出了EV3大象,特嘚瑟地给我演示,这大象不但能按她设定的路线散步,还能翘鼻子抬腿,很厉害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乐高EV3针对的孩子年龄是比较大的(9-14岁),她这个年龄,能配合老师完成搭建已经很不容易。老师的评价是,孩子数学基础不错,对数和类、距离、角度等参数的敏感度很高,所以学习搭建和编程时得心应手。

  真是朕心甚慰啊。

  不过,这朕心甚慰得来不易。回想起来,我们没报数学相关的早教班,却花了很大力气做数学启蒙。关于数学启蒙,我用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边在生活细节中浸透,一边用桌游巩固。今天先聊聊前者,桌游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下次我们专门开一篇文章掰。

  生活细节,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日常,做饭买菜什么的。千寻第一次邂逅数字的地方是厨房,我就从厨房聊起吧。

  吃货的数感培养从厨房开始(1 — 3岁)

  如果说我的特点是比较懒,我家姑娘的特点就是比较馋。

  小吃货在一岁左右,开始对牛奶之外的所有吃食充满浓厚兴趣。每当我在厨房鼓捣辅食,吃货娃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搬个小板凳,坐在不远处观摩。

  只见她睁大眼睛盯着锅上袅袅升起的热气,口水在喉咙处滚来滚去。美食出炉,我就拖长声音从10开始倒数,10、9、8……,她也跟着我一起喊。

  我问她,“千寻,你想吃几个饺子?”

  她用手指比出个3,我一边盛饺子一边数,“1、2、3,好了,三个!”

  吃货早已按捺不住,待热气散掉,伸出小手抓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送。我不忘跟着她的节奏叨叨,“千寻吃掉第一个饺子了,要开始吃第二个啦……”

  大家注意,刚开始我只是念数学,现在在数字后加上了单位。1-3岁的孩子,对听很敏感,我们在语言上去强调,比如要说出3这个数字,后面加上不同的单位,“3个”、“3斤”、“3把”,这样他她就能认识到3是一个变化的量,不像汉字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东西的量。

  就这样,在一个一个饺子、一颗一颗车厘子、一勺一勺鸡蛋羹、一块一块曲奇饼入肚间,吃货娃学会了从一数到十以及更多。我发现她会数数,是在讲绘本故事的时候,她忽然指着一棵苹果树,像模像样地数起来,“一个、两个……妈妈,树上有九个苹果!”我一看,还真是九个,这就是所谓数感培养的成果么。

  被誉为“中国奥数第一人”的孙路弘老师对数感有个很有趣的形容,“你别看数感貌似很学术,其实它和手感、观感、乐感是一样的。”

  孙老师的父亲是作曲家,天天在家里弹钢琴,他印象中的数字,不是123456,而是do re mi fa sol la 。道理很简单,孩子总是从他最熟悉的事物开始学习的过程。

  对娃来说,最熟悉的,就是他最感兴趣的。吃货的兴趣在食物,所以我们家的数感是从小馒头小饼干开始的,如果你家有个汽车迷,完全可以从看车牌号开始。

  回想起来,在厨房培养数感,只能算是数学启蒙里最初级的部分,千寻只是跟数字们混了个脸熟,并不理解数字的含义。但同时我又觉得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因为她从这里开始萌生了对数字的兴趣。

  超市是数学启蒙的最佳场所(3 — 4岁)

  娃大一点时,数学启蒙地从厨房升级到了超市。我们两个逛超市,最忙的地方永远是嘴,一直说个不停。

  “千寻,帮我拿五个梨吧,哦不对,我们家还有两个梨,那就拿三个。”

  “这个曲奇饼有大的也有小的,你要大的还是小的呢?”

  “想买棒棒糖?要几个自己去数吧。葡萄味是绿色的,草莓味是红色的,你可以选你喜欢的口味,不过选好后得数一数,告诉收银阿姨不同味道分别有几个,阿姨才能卖给你哦。”(被我骗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此也要感谢配合演戏的各位收银阿姨)

  “酸奶重,棒棒糖轻,你拿棒棒糖吧,妈妈个子大,提重的酸奶。怎么两个酸奶比十个棒棒糖还要重呢?”

  ……

  耳濡目染间,简单加减,大小,数量,颜色辨别,重量比较等等数学概念,就这么潜移默化地吸收到了她的小脑袋里。

  更好用的是买单,每次买单都不亚于一次现象级教学。

  虽然现在结账方式很先进了,手机扫码几秒就能搞定。但带娃逛超市,我还是坚持用最传统的现金结账法,她自己买单,劲儿特别足。

  懒妈我经常抄起手站一边,欣赏她跟收银阿姨的对话。

  “小朋友,这个巧克力七元。”

  她递给阿姨五元。阿姨会说,“你还差我两元哦。”

  5+2=7顺利留下一道印记。

  记得某一天,她决定花掉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想买的商品26元,为了买单,只能慢慢清点面额不等的硬币,真是很辛苦呢

  爱干净的妈咪们别急,我们数完就洗手^_^

  寻宝游戏是加强版训练(4岁+)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四岁孩子将迈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持,思维的发展与身体感知经验密切相关。

  寻宝游戏是我们家常玩的传统项目,正好契合了孩子这个阶段的发育特点。通过真实生活中的寻找、感知、测量,她建立起了对数量和质量的内在认识。

  玩法很简单,就是给娃一张清单,在家里寻宝,寻到宝藏有奖励。介于小朋友识字量不够,清单上的物品我会画出来。

  千寻小一点的时候,清单相对简单,比如:两本与朵拉有关的绘本、三块红色积木之类。现在这个段位对她来说太简单了,我就稍稍升了点级,在数量里加入容量概念。清单包括:能装一杯水的容器,长于1.5米的物品等等。

  刚开始她自己估摸,如果测量结果跟她目测的接近,成就感就爆棚。后面慢慢发展到自己主动使用诸如软尺类的简单测量工具,十分认真地数刻度,完全忽略了我的“小心机”啊。

  还有个好用的玩法,友情附送给大家。

  小朋友对大人手机都很好奇(谁叫你经常刷),我家姑娘也不例外。我总是大方借给她玩,不过她得自个输入屏保密码才能打开。娃还小的时候,只要在键盘上找出四位数密码就ok。现在得用上加减法,有一回,我悠悠地告诉她,密码第一个数字是“7+2-3+1”,感觉她快崩溃了,哈哈。

  最后,分享一个牛娃的故事。

  John Urschel,麻省理工MIT的应用数学博士。你肯定想不到,这位数学博士小时候特讨厌数学课。

  John Urschel讲述了自己从讨厌数学到成为数学顶尖人才的经历: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数学。我认为数学既乏味又浪费时间,我讨厌那些看起来与真实生活毫无联系的规律,而且我无法忍受做大量的练习。这种感觉是相互的,所以。我的数学老师并不是很喜欢我。”

  “是妈妈帮我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妈妈会花时间和我一起做游戏,有时是寻宝,有时让我用零花钱买东西……我并不知道我和妈妈做的事是真正的数学,直到上大学才意识到,数学并不仅仅只是在教室里记公式,而是更接近于小时候跟妈妈做的事情。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数学专业的博士,当我在努力解决一个困难的例证或问题的时候,能感受到和小时候一样的冲动与快乐,就像回到了和妈妈一起做游戏的时候。”

  为什么老师都做不到的,一个普通妈妈可以做到?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孩子与妈妈天然的亲近感是无法被替代的,因此妈妈想要让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也是最容易的。

  虽然大多数妈妈并非数学专家,也不懂专业的教法,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然而然的机会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许是数楼梯,也许是买日用品核对找零,也许是量量自个的身高……相信我,正是这些生活细节近乎神奇地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能力!

  真实的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课堂

责任编辑:邹玲月

相关新闻
烟台家长学校更多
走进烟台名校更多
2002-2016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