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新闻频道教育频道

主办单位:烟台教育局 烟台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胶东在线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家长学校  >  教育之道

小报告分两种:家有“告密娃”关键先分清动机

2019-05-08 08:55:48 胶东在线

  前段时间,网上被“惩罚告密者”女老师的新闻刷屏。孩子打小报告究竟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作为家长应该严抓严管还是顺其自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洮南路小学心理教师谷晓格认为,分清“告密”的动机是教育的关键。

   “告密”分两种类型

  “从我日常接触到情况来分析,我认为打小报告的动机有两种类型。 ”谷晓格介绍说,“第一种类型是‘利他’。这种类型下孩子打小报告的目的是提醒、说出事实,即‘指出别人不符合规定、规矩的行为与习惯’,希望他们能‘按规矩来’。第二种类型是‘获益’。这个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被重视,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甚至因此得到好处,比如得到表扬;另一种目的是希望被举报者受到一定的惩罚。说的严重一点,有一些‘幸灾乐祸’的感觉。”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告密”的行为时,首先应分清他属于哪种类型,再对症下药。

   行为折射心理诉求

  “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他心理诉求的外在表现。 ”谷晓格表示,“利他”型的打小报告也可以叫善意的提醒。 “我们在肯定孩子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对事不对人,建议他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正确的行为,而不是通过告诉老师或家长的方式。遇到第二种类型中的第一种情况,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及时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孩子用打小报告的方式来获得。而面对幸灾乐祸型的‘告密者’,我们要引起重视,及时引导,防止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

   不要轻易下道德判断

  “作为老师、家长,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种打小报告的状况,首先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道德的判断。”谷晓格提醒说,首先应了解和理解孩子打小报告背后的真正心理需求;其次应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再次,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关于打小报告的问题。比如说:“这件事除了通过打小报告,还可以通过哪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别人打你的小报告你喜欢吗?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希望的方式是什么?”“你觉得要怎样做才能不被别人打小报告? ”等等,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不可鼓励孩子告密

  可能有人会说,告密或者爱告状是孩子的天性。或许可以做一个具体的划分,即以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10岁为界:10岁之前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其告状行为不应视为告密;10岁之后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不应当鼓励其告密行为。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学会尊重,拒绝告密,是养成健康人格最为重要的准则。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学会尊重,拒绝告密,是教会孩子做人最为重要的准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

新闻必备图.jpg
责任编辑:张明超

相关新闻
烟台家长学校更多
走进烟台名校更多
2002-2016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