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新闻频道教育频道

主办单位:烟台教育局 烟台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胶东在线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家长学校  >  最新观点

别逼孩子考第一 做个爱学习的孩子就够了

2017-12-05 08:24:23

  什么?超级妈妈(ID:e_supernanny)你说不让孩子做成绩最好的学生?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家长要培养肯学习、爱学习的孩子,而不要培养把成绩最好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孩子。

  我这样主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让孩子成为成绩最好的学生,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在学校里,什么样的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最大?不是成绩最差的,不是成绩中等的,而是成绩特别好的。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总想考得更好,先是想着超越班上其他同学,超越了班上的同学之后,就想着超越其他班的同学,成为全年级成绩最好的。这样的上进心当然是好的,家长应该为有这样的孩子感到庆幸。但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此类上进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

  为什么成绩特别好、对自己存有较高预期的学生容易心理压力过大?最主要的是他们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心理上输不起,因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考试时尤甚。而且怕输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他人分享,长期积压在心里,压力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甚至酿成惨剧。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学习好、上进心强、对自己要求高,你有理由感到庆幸,但切不可沾沾自喜,更不要一味给孩子加码,要求孩子考更高分,甚至考第一名,而应该在引导孩子积极上进的同时,帮助孩子认识到一时的成绩与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从而把孩子从紧张、高压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孩子始终快乐、轻松地学习。

  而且从长远看,能够快乐轻松学习、不太看重分数和排名的孩子,比那些过分看重分数和排名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因为他们更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考试时也更加放松,反而学业成绩更好,考试时更加稳定。相反,那些自我期望过高、长期压力山大的学生,面临大考时更容易表现失常,甚至遭遇完败。

  我这样主张的第二个原因是:把过多精力放在课本上的孩子缺乏后劲,对其长远发展没什么好处。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要得高分,最重要的途径是在课本上多花时间,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上多花时间,但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坊间和教育界人士对教材的批评一直不断,认为现行各个版本的教材过于老套、死板,观念和内容都跟不上时代。现行的考试制度也过于注重死记硬背,或者通过一些变态的题目,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根基是否牢靠。

  为了得分,许多学生把大把大把的美好时光花了在课本上,花在了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中,这势必会挤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挤占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从长远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注意到,有些孩子初中阶段成绩非常好,但到了高中阶段成绩却不那么如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初中阶段过于注重课本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阅读和拓展自己的兴趣,缺乏厚积,所以高中阶段无法薄发,这才是部分高中学生“成绩退步”的真相。

  2015年北京市推出了教育改革新举措,明确了教育各个阶段的目的和要求。我们发现,越是往后,越是强调“宽”,光把时间花在课本上,即使是在未来的考试中,也是不容易取得巨大成功的。北京市教育改革对各个教育阶段的要求是:

  学前教育要“玩”,要玩起来、玩得好,重在启蒙,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律能力;

  小学教育要“慢”,回归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包括打好健康的身体基础,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个性、情感、价值、态度方面的融合和发展;

  初中教育要“宽”,要增强初中教育的拓展性,让初中阶段成为一个厚积的阶段。要考宽、教宽、学宽。学生要多读、多看、多实践,重视积累,拓宽知识视野,广泛涉猎,自由交流和表达,重视学生的真实真心、本色自然;高中教育要“活”,鼓励高中教育的多样化。

  高中教育要多样化,要提供个性化的、适合的教育供给,满足不同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成人、成才做好准备。

  超级妈妈(ID:e_supernanny)认为,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育各个阶段的认识和规划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一般规律的。一向注重应试的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做出改变,做家长的更应该顺应这种趋势,把学生把课本中解决出来,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到课外阅读、发展兴趣爱好、参与社会实践之上。只有这样,到了高中和大学,孩子才能厚积薄发,越发显示出学习的后劲。

  我这样主张的第三个原因是:把过多精力花在难题怪题上,是一项低投入产出比的投资。

  要想考出好成绩、争得高排名,学生就必须把大量时间花在做难题怪题之上,但是,做难题怪题几乎是投入产出比最低的事情之一。

  北京的教育主管部门去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从2015年起,中考取消难度系数为0.2的题目。教育部门做了一项统计研究,结果发现:2011年中考时,全北京市的10万多考生中,只有130人全部做对了难度系数为0.2的高难度数学题。2011年中考的学生3年后参加高考,统计发现,在北京市2014年的高考考生中,高考数学140分以上的学生1700人,其中只有56人在参加当年即2011年中考时全部做对了难度系数为0.2的题。

  统计研究还发现,全市2014年高考650分以上的学生大约2000人,其中做对了2011年中考数学0.2难度系数的学生只有90人,只占了2000人中的4.5%。这说明,这道难度系数为0.2的题对于最高分段的学生的影响是极小的,当年没有做对0.2难度系数的题的学生,在650分以上的高分段学生中占到了95%。

  0.2难度系数的题到底有多难?可以用三个95%来形容:

  95%的学生要练习他们在中考中根本拿不到分的题目。他们要么放弃,没考就输了,要么拼命做题,拼命补习,负担很重,但仍然拿不到分。

  95%的初中学校的教师教不了这类题,即使有能教的老师也很快就“被”交流到一些热门学校去了。

  95%的高中学生高考时成绩与中考时0.2难度系数的题没有关系。

  既然学生不会做,老师又教不了,要千万百计拿这个分,只有上补习班,催熟了补习,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加上取消该题对高考选拔并无影响,所以,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做了一个决定,从2015年开始,中考取消难度系数为0.2的难题。

  北京取消了,全国都取消了吗?倘若没取消,倘若你还总想让孩子考最高分、进前几名,孩子就得花费大量时间去做这种超难度的题目。但是,你必须慎重考虑这样一个结果:即使上了补习班,最终也可能一分也拿不到。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把做难题的大量时间,花在打牢基础之上,花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之上,花在发展兴趣爱好和参加社会实践之上。他们在另外几个方面的投入,或许收获的会更多。

  把时间花在后面这些事情之上,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有好处,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就是做不到,最终可能会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出代价。要把孩子从难题怪题中解决出来,得先解放家长,只有家长不片面追求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孩子才有可能按照教育的规律学习和成长。

  当然,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有精力去做那些超出大纲要求的高难度题目,我并不反对。但是,在我看来,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把功课学好、把基础打扎实,功课之余多读点书、多发展点兴趣爱好,多参加些开阔知识面和眼界的活动,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放松,也更有利于他们积蓄发展的后劲,这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责任编辑:张明超

相关新闻
烟台家长学校更多
走进烟台名校更多
2002-2016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不良信息举报